新闻中心>青岛记者协会网站>
 
半岛都市报社记者王媛讲述新闻故事
青岛记者网2017-11-09 14:03:59

半岛都市报社记者王媛讲述新闻故事

青岛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不过,大家肯定和我一样,住在市区,家里随时都有干净的自来水,从不觉得“喝水”是件难事,。直到2011年的10月27日,我徒步探访大沽河,在胶州河段的大坝上遇到了一位老人。他推着一辆小推车,车上捆着七八桶大桶水,很吃力地走。我上前帮忙,问他,这些水要运去哪儿啊,他说,“运回家。家里的自来水被污染了,不能喝!”

   老人家的院子里,有很多大塑料桶,盛着被污染的自来水,又咸又涩,澄清之后,只能用来洗衣服、洗菜。而喝的、做饭用的水,都是花钱买来的大桶水。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是如此。

   采访的时候,老人的小孙女跑过来,舔着干裂的小嘴,伸着小手,要我包里的瓶装水,我拧开盖子递给她,她甜滋滋地喝了起来,老人看见了想阻止,却又无可奈何的别过头去。沉默了一会儿,老人突然拉着我的手说,“你是记者啊,帮帮我们吧。”

   老人的这句话,有既无奈的哀求,更有信任的托付。我横下心,一定要找到污染源。淌着泥泞的河道,摸着荆棘丛生的暗渠,穿坟地,爬栅栏,终于找到一条叫“鲤鱼沟”的小河,河的上游是一个工业园,企业污水就是顺着“鲤鱼沟”直接排入大沽河,所到之处,鱼虾尽绝。

    为了老人的重托,我暴走了两天,调查到的事实令人震惊——因水体被污染,这里有6个村庄的自来水、井水不能饮用,而这种糟糕的状况,已经持续4年之久。

   高家村有个电镀工业园,是另一大污染源。我翻过两米高的院墙进去暗访,看到那里的污水,是诡异的绿色、黄色、乳白色。由于污水中重金属超标,园区周边寸草难生,只有一种血红色的植物在疯长。园区后面,有两个巨大的坑,那是挖沙留下的,挖的时候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渗出,电水泵就日夜不断地抽水,干净的地下水被抽空,导致地基下沉,整个高家村的居民房屋出现大面积的裂缝,触目惊心。

    这一切,都记录在了我的相机中,我的笔下,形成了《守着母亲河,有水不敢喝》的新闻报道。同时,我奔走当地政府、监管部门、污水处理机构,为6个村的百姓讨一口能喝的干净水。万幸的是,2012年,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始了,当时工程指挥部一位姓刘的主任找到我说,“王记者啊,你报道的问题,我们首先解决!”2014年的春节,我接到那位老人的拜年电话,他说,“王记者,感谢你啊,现在家里的水可甜啦!你得再来,我给你泡茶喝!”

   徒步大沽河,180公里,19个日夜,有人问我,你不怕吗?我怕什么,我身后,是沿河两岸的老百姓,是全市900万的受众,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无所畏惧。

   今年是我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第10年,“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我的职业初心,这10年来,我用双脚丈量着青岛的每一寸热土,不负每一位受访群众的重托,不忘初心,不畏浮云,不折风骨,扎根群众,将对这座城市、对人民群众最真挚的情感诉诸镜头和笔端。这就是一个记者的担当和使命。谢谢各位!

 
  更多
  更多
  更多
圣元销毁奶粉
 
郭川环球航海
蛟龙探海专题稿
青岛 挺进“蓝海”
 
版权所有:青岛新闻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