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岛记者协会网站
 
一位体育记者的人生丰碑
青岛记者网2016-11-09 11:33:01

——青岛早报原体育部主任马洪文先进事迹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青岛早报编委、总编室主任于爱静,在这里,由我为大家介绍我的好同事、青岛早报原体育部主任马洪文的先进事迹。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一位体育记者的人生丰碑》。

    2016年7月25日,青岛市殡仪馆,鲜花翠柏,哀乐低回,整个大厅笼罩在一片悲痛中……

    马洪文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听说马洪文突然离世的噩耗,上千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北京奥运会射箭冠军张娟娟来了,亚运会软网冠军赵蕾来了,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张继科的父母来了,30位捷报联盟的体育记者从全国各地赶来。

    青岛鲲鹏足球俱乐部投资人陈鲲在珠峰大本营得到马洪文病逝的消息,当即决定放弃登顶,辗转一天一夜赶了回来,只为再看马洪文最后一眼。

    黄海足球队队长刘清对着马洪文遗体泣不成声:“马叔,曲波来不了,他托我看你来了。”

    中国体育记者协会、省体育记者协会送来花圈挽联,青岛市体育记者协会、青岛帆船运动管理中心、青岛国际象棋协会等众多机构和组织派员参加。

    送别队伍中,还有马洪文的领导和同事,以及众多素不相识的读者代表……,人们擦拭着泪水,深情鞠躬,悲痛不已

    一位普普通通的体育记者的离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礼遇和敬重?他的平凡人生,走过了一条怎样的不平凡的道路?

    新闻事业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1970年,马洪文出生在岛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对体育特别爱好,经常捧着收音机给大家“转播”各类体育赛事。

    1990年,马洪文就业到青岛外贸彩印厂当了一名印刷工人。闲暇时间,马洪文尝试着写体育评论。不久,他的评论“中国对阵沙特不会输”发表在青岛日报上。时隔30年,青岛日报资深体育记者刘长周仍对这篇评论记忆犹新。他说,“那时,洪文是青岛球迷协会的铁杆球迷,他写的球评视角犀利,激情澎湃。”

    1996年,马洪文为了喜爱的体育新闻,毅然放弃工厂的“铁饭碗”,来到青岛日报社义务帮助工作。刘长周回忆说,“洪文是高中生,调到报社工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他执着于新闻理想,在没有报酬、没有名分、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坚持帮忙两年多。”

    1999年,马洪文正式进入青岛早报的前身——青岛生活导报体育部,从此再也没有离开热爱的体育新闻事业。

    2006年,马洪文就任青岛早报体育部主任。刘长周评价说,马洪文兼顾全局,长于谋划,经常推出热点深度和系列报道,很快成为业界公认的优秀体育部主任,成为中国体育新闻圈的资深人物。

    马洪文在体育新闻一线奔走20年,既精深报道了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等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又倾情关注帮助本地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更通过策划报道、组织活动等,来影响推动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他留下了《曲波赴英超试训系列报道》、《青岛足球,春天里的忧思》、《早报记者与布拉特戏剧性接触》等数不清的精彩报道,为此,马洪文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记三等功一次,被青岛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两次。

    奥运射箭冠军张娟娟的回忆——

    2008年8月14日,北京奥运会女子射箭个人赛决赛场,张娟娟弯弓搭箭,以 1环险胜韩国选手朴成贤,为中国夺得迄今为止唯一一枚奥运射箭金牌,这也是青岛的奥运首金。马洪文成为青岛唯一在现场见证张娟娟夺冠的记者。

    当众人围着张娟娟庆祝胜利时,张娟娟却在四处寻找马洪文胖胖的身影。此时的马洪文正躲在看台一角,打电话安排北京青岛两地记者的采访,统筹报道版面。

    “夺冠后,我特别想在第一时间找到胖哥,给他一个拥抱,他是我夺金的福将。”8年之后,张娟娟已经成了张教练,但还是不改对马洪文的称呼,仍然难忘北京奥运夺冠的台前幕后。她说,“在北京备战时,马洪文几乎每天都会来训练场跟我聊聊天,我俩用家乡话谈天说地,赛前的紧张情绪就容易得到释放。”

    射箭个人赛和女子50米步枪决赛时间重叠,中国枪手杜丽夺金呼声很高,记者们大多奔赴射击现场了。“我肯定来看你的比赛,亲眼见证你夺冠,你有这个能力!”马洪文的话不多,但特别诚恳,让张娟娟很受鼓舞。

    最终,张娟娟一路过关斩将,射落奥运金牌。第二天,青岛早报用16个版报道了张娟娟的夺冠时刻。张娟娟说,“这份报纸我一直留着,肯定会珍藏一辈子,将来讲给我的孩子们听。”

    张娟娟夺金,终止了韩国自1984年奥运会后的六连霸,韩国媒体一片哗然,不少韩国人认为,张娟娟赢在主场优势和运气。马洪文不服,他决定让事实说话。北京奥运会一结束,他立即带着报道团队,着手挖掘青岛的射箭历史。

    张娟娟回忆说,“虽然青岛的射箭历史悠久,但几乎没有文字记载。不过,任何事似乎都难不倒胖哥,他说没有历史记载,那我们就做历史的记载者。”

    马洪文组织记者寻访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老一辈青岛射箭人,一点一滴地收集、梳理青岛射箭史料,最终写成“青岛射箭的前世今生”系列报道。

    这组报道是迄今青岛射箭史最客观、最全面的报道,还原了历史真相,很多史料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后来,青岛市档案馆还专门收藏了这一报道。

    巧合的是,2008年9月10日,“青岛射箭的前世今生”开篇稿件见报当天,时任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金善兴宴请张娟娟、王国章等奥运参赛选手和教练。宴会前,张娟娟将当天的青岛早报拿给大家传阅。

    “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能打败我们的梦之队,夺得奥运金牌了。”金善兴仔细看完有关青岛射箭史的报道后,向身边的张娟娟和王国章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这才知道,上世纪30年代起,青岛就开展了射箭运动,张娟娟奥运夺金,是几代青岛射箭人努力的结果。

    为推动群众体育运动鼔与呼——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马洪文认为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有责任关注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必须用更多的笔墨反映群众体育运动需求。

    青岛国际象棋协会会长王青伟说,“国际象棋在青岛能有今天的影响力,马哥功不可没,他被大家推选为青岛国象协会副会长,当之无愧。我们统计过,从2008年起,青岛早报对国际象棋的报道,超过55万字,这是全国非专业棋类报刊中,报道量最大的。”在马洪文和大家的努力下,青岛国象运动通过与教育结合、聘请大学生棋手、商业化运作赛事等,逐渐形成全国知名的“青岛模式”,一批成绩优异的小棋手脱颖而出,走向全国。

    除了国际象棋,校园足球、沙滩柔道、软式网球等众多项目在市民中的推广,都可以看到马洪文的努力。特别是校园足球,今年,经马洪文的策划协调,青岛早报联合青岛市教育局、体育局,成功主办了2016全国校园阳光体育足球城市赛青岛站的比赛,每天一个整版的特别报道,27天共27版介绍54所学校推广校园足球的经验做法,在青岛中小学校和广大市民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2016年8月30日,是全市中小学开学的日子。这一天,青岛胶州市中云小学占地70亩的泰州路新校区正式启用。

    在学校足球文化展览室的第一个展柜里,醒目地摆放着刊有《碎石球场踢出校园足球冠军》一文的青岛早报,足球教练王少华正向刚刚入队的小队员讲述着报道背后的故事。

    2012年2月,马洪文与青岛市足协青少部负责人金剑聊天时,听说拿到“市长杯”分赛区冠军的胶州市中云小学,球场是碎石块铺成的,球门竟是插在地上的两根标枪。

    马洪文立即安排记者探访这所学校。那个周末,他还亲自开车跑到胶州,现场察看中云小学的碎石球场。

    2012年3月5日,两个整版的重磅报道《碎石球场踢出校园足球冠军》在青岛早报刊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主流网站纷纷转载。胶州市相关领导看到报道后,来校实地视察,并很快拨出专款为学校修建起新的足球场。

    4年后的今天,中云小学已由胶州市城区最小的学校,发展为全市办学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最优、足球特色最突出的小学,成为胶州市学校建设的一面旗帜。胶州市中云振华教育集团校长姜秀山感触地说,“这些变化,离不开马主任的推动。2012年的那篇报道,让学校一下子出了名,也让我们找到了发展方向。

    当时老马就跟我说,要搞好足球特色学校,不仅仅要有能拿冠军的球队,更要注重丰富足球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每次开会碰面,我都邀请他来新校参观,马主任总说,不着急,以后会有机会。”姜秀山悲痛地说,“马主任走了,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昔日布满碎石的球场,如今早已铺设了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花一样的孩子们,在新球场上飞奔。这一切,足可告慰天堂里为此牵挂的马洪文。

    是他给了我第二次足球生命——

    马洪文为人正直豪放,古道热肠,无论谁有难处,他都尽力帮忙,这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也使他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曲波,中国知名足球运动员,被球迷称为“追风少年”。他和马洪文之间的兄弟情,是从曲波运动生涯跌入谷底时开始的。

    青岛早报记者刘世杰远赴天津采访曲波,听红着眼的曲波讲述马洪文帮他与命运抗争的故事,曲波说,“我在媒体圈有不少朋友,马大哥是真正让我尊为兄长的人。没有他,我可能早就退役了。”

    2003年1月起,处于职业生涯高峰的曲波连遇挫折,脚踝骨折、留洋失败、状态下滑……身体急剧消瘦的曲波,甚至被怀疑吸毒。直到2004年4月,原因找到了,原来曲波患了甲亢。

    曲波回忆说,“医生告诉我,患了这种病,不允许剧烈运动,更不可能承受职业足球的训练强度,最好做好退役准备。当时自己整个人都崩溃了,带着病历回家把自己关在屋里,一连几天不出门。”

    憋了几天,曲波给马洪文打了个电话,马洪文很快赶到曲波家。“一进门,他没说话,先掉眼泪了。”这是曲波第一次见马洪文流泪,一直以来,马洪文是那种天塌下来都能咬牙顶住的人。几分钟后,马洪文开口说话:“你是要为青岛足球担责任的人,不能放弃。”

    那天,马洪文和曲波聊到深夜,离开时留下一句:“青岛球迷不允许你就这样退役!”

    “我当时连房间都不出了,拉上窗帘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一连三周,马洪文每天一早就来到曲波家,有时只是说“看看你”,有时干脆说“想吃你妈妈做的捞面。”

    曲波知道,马洪文吃面是假,陪伴自己是真。吃过早饭,马洪文就拉他一起出门散心。那段时间,海边木栈道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身高不足1.7米、体重超过200斤的马洪文,带着身材消瘦的曲波散步,还经常跑到前面,鼓励曲波也跑起来。

    曲波的心情渐渐恢复平静,但一道艰难的选择题很快到来。

    天津治疗甲亢的专科医院给出两套治疗方案:一套是相对激进的治疗,一个月就可能恢复正常,但这个方案风险大,用药不够等于没治疗,用药过量轻则损伤肝脏,重则危及生命;另一套保守疗法相对稳妥,但最少需要两年时间,这足以使曲波彻底告别足坛。

    曲波再次焦躁起来。马洪文和曲波一家多次召开“家庭会议”,最终决定“赌一把”。“我们老两口当时也犯难,一方面不想孩子退役,另一方面担心孩子身体。马记者帮我们下定决心,选第一套方案。”曲波的父亲曲民布至今还记得马洪文的一句话:“曲波的骨子里爱足球,离不开绿茵场。不让他试一下,将来会后悔一辈子。”

    在天津治疗期间,曲波把手机和家里的固定电话都关停了,唯独为马大哥留了一条“青津热线”,因为“和马大哥聊聊我才安心”。

    2004年10月16日,“青津热线”那头传来喜讯:曲波的各项指标检查正常。马洪文立即赶往天津,见面后一把搂住曲波,再次流下眼泪,“老弟,你又能踢球了,为你高兴!”

    曲波回到球队后,马洪文四处打听,托人给曲波特订了一份适合甲亢病人的食谱,并给他办了健身年卡,鼓励他恢复训练,做回“追风少年”。

    好多年过去了,不管曲波在青岛,还是去外地,马洪文的鼓励一直陪伴着他。曲波流着泪说,“马大哥给了我第二次足球生命,是他让我在35岁的年龄还坚守在绿茵场。可他,却过早退场了……”

    成就一名彝族青年的最后心愿——

    2012年,NBA篮球巨星麦蒂加盟青岛双星队。马洪文接到早报雄鹰球迷会转来的消息:说是四川一位叫杨长波的小伙想来青岛看一场麦蒂的比赛,但因他身患白血病,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

    “我们要努力帮这个孩子圆梦,一个大凉山的彝族小伙子,对篮球有这份热爱,特别让人感动。”马洪文了解清楚杨长波的情况后,赶到双星俱乐部沟通,四处寻找赞助,将杨长波来青的所有环节,一一落实,他甚至还为素未谋面的杨长波安排到青岛的医院查体。

    2012年12月14日下午,青岛双星队的比赛现场,杨长波圆了自己的梦想。正式比赛前,麦蒂来到场地中央跟他拥抱合影,送上签名球衣,现场的球迷掌声雷动。

    2016年8月23日,在杨长波的老家四川昭觉县,青岛早报记者孙启孟找到了杨长波的二哥阿硕长河。听到马洪文去世的消息,他不住摇头叹息,“他是那么好的一个人,唉!”

    阿硕长河说,1991年出生的杨长波,4岁起就跟着他们打篮球,中学时就是凉山州昭觉县的小球星,他最迷恋的球星就是麦蒂。2012年,阿硕长河在山东海阳打工,有一天接到弟弟的电话,说他最喜欢的球星麦蒂到青岛打球了。而当时,杨长波已患白血病2年,经历了3次化疗。

    当弟弟在电话中流露出想到青岛看麦蒂打球的想法,阿硕长河特别想帮弟弟实现这个心愿。“我算了下,路费加住宿,大概需要七八千元钱,顶我两个月工资。”阿硕长河犯了难,因为工资还要用于弟弟的治疗。

    “能不能求助媒体?”阿硕长河的同事给他出了个主意,于是有了杨长波青岛圆梦的一幕。

    到青岛的第三天上午,马洪文自己开车,带着杨长波哥俩再次来到双星篮球队,观看麦蒂的训练,精神不错的杨长波还上场投了几个篮。在奥帆中心和五四广场游玩时,马洪文还帮他们拍照留念,双方才算告别。让阿硕长河没想到的,这竟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

    2014年9月8日,杨长波去世。“去世前半个月,弟弟躺在床上,还经常让我给他拿和麦蒂的合影看,念叨着感谢马主任帮他实现心愿,说等病好了带上大凉山的特产去青岛看看马主任……”说到这里,阿硕长河早已泪流满面,哽咽着说, “希望在天堂,弟弟能见到马主任,好好道声谢谢。”

    一切为了里约奥运会——

    里约奥运会采访证,静静地躺在马洪文办公桌的抽屉里。如果这一切没发生,再过几天,马洪文就会第六次踏上奥运采访征程。

    7月23日,星期六,青岛的凌晨闷热又潮湿。凌晨1时多,马洪文的妻子柯霞突然惊醒了,发现马洪文瘫坐在沙发上,脸色苍白,大口喘着粗气。“老马!你怎么了?”“我没事,你看这不好多了吗……”话音未落,老马一头栽到地上。

    4时13分,马洪文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6岁。

    马洪文生命的最后一天,里约奥运会前的准备和次日新闻报道的落实,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

    下午3时30分起,马洪文接连打了3个电话,沟通第二天早报欧洲杯微信竞猜活动的颁奖细节。晚8时30分,他给夜班编辑打出人生最后一个电话,探讨当晚体育版面的安排。

    他的电脑桌面上,闪烁着正在修改的里约奥运会报道计划。

    “为了奥运梦,为了不让我担心,对他自己的病情,老马一直瞒着我。”整理马洪文遗物时,柯霞第一次看到丈夫去世前3天到阜外医院检查的病历,结果显示:心血管下壁梗塞,可能前壁梗塞,侧壁异常……但当天柯霞问起病情时,马洪文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事,医生建议保守治疗。”

    其实,马洪文的病早有征兆。

    今年3月22日,马洪文因为双腿水肿,连续20天胸闷憋气,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到青岛市立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肾内科医生万美燕说:“马洪文患痛风18年,患高血压病15年,而且属于3级极高危,这样的患者,需要绝对静养治疗,但我从没见过这么敬业的人。”住院第3天,马洪文为给电台的一档体育直播节目做嘉宾主持,竟挂着24小时心脏检测仪,手上带着留置针,偷偷从医院“溜号”去了电台。

    青岛阜外心脑血管病医院内科副主任张涛说,对于马洪文而言,最需要的是做一次心脏冠脉造影术检查,但心脏造影需要住院做微创手术,马洪文怕查出严重问题影响里约奥运报道,选择了做常规检查。拿到检查结果,张涛认为马洪文已经不能继续工作,更别说长时间坐飞机去里约采访,他建议马洪文立即住院治疗,马洪文却说:“我是里约奥运会早报唯一的注册记者,又是捷报联盟的前线总指挥,奥运报道离不了我。”他向张涛承诺:“等奥运采访回来,一定马上住院,老老实实检查治疗……”

    张涛拗不过马洪文,给他开了一大包治疗和应急的常用药。没想到,此次分手,竟是永别。

    他是捷报联盟的灵魂——

    8月5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只不过,这次奥运会记者席上,少了那张熟悉的笑脸。腾讯体育总监许绍连说,“失去后,我们才体会到老马对整个捷报联盟的重要,作为团队的前线总指挥,老马的缺席,是联盟14家都市报体育报道的巨大损失。”

    1996年初,许绍连与马洪文相识,性格耿直豪爽的马洪文,给许绍连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老马对体育新闻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跟他聊天不超过三句,他就会把话题引到体育上。”

    南方都市报体育部主任钟宇辉说,“老马是捷报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也是联盟的灵魂。这次他出任里约奥运会前方总指挥,是众望所归。”

    2007年4月底,马洪文和南方都市报体育部主任钟宇辉、重庆晨报体育部主任周帆和时任成都商报体育部主任许绍连在成都聚会,产生了创建捷报联盟的想法,初衷是在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采访报道时,实现各家地方媒体的合力,将最全面、最精彩的报道奉献给读者。此后,热心的马洪文一直为邀请吸纳全国各地媒体参与以及建章立制忙碌着,捷报联盟也逐渐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精锐报道力量。

    热心,厚道,是捷报联盟成员对马洪文的一致评价,更让大家信服的,是他过硬的职业素养。马洪文有超过20年采访报道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也是体育媒体圈为数不多仍然坚持在一线采访的主任记者。在里约奥运之前,他已经采访报道了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温哥华冬奥会、索契冬奥会。

    许绍连说,“报道团队前线总指挥其实是义务性的,负责安排团队在里约热内卢的一切事宜,要处理很多琐碎事,包括帮所有成员订酒店、联系旅行社、分配房间、安排行程等。”半年来,马洪文一直和他保持着密切联络,马洪文去世前的1个月,两人就通了不下10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在半小时以上,讨论的都是奥运期间的报道计划。“老马这人就是这样,他心里装着体育,装着新闻,装着所有的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说到这里,许绍连再度哽咽。

    2016年8月5日,巴西里约当地时间上午9时,距奥运开幕还有11个小时。在捷报联盟奥运报道团驻地公寓前,联盟16位记者合影留念。大家心照不宣,将中间的位置留出来,拍了一张留有空位的特殊合影照。

    8月19日傍晚,里约奥运即将闭幕。驻地附近的酒馆,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现代快报文体中心主编、报道团负责人徐悦给报道团成员倒上家乡的美酒,大家静默着,谁也不说话。

    “敬老马!”不知谁轻声提议。

    大家起立,一起举杯,而后,轻轻地将酒泼洒,来告慰那个为了新闻事业竭尽全力,却又骤然逝去的生命……

    马洪文走了,他是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把对党的忠诚和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化为尽职尽责、敬业奉献的自觉行动;他把对基层体育事业和群众健身活动的关切,作为牢记在心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把生命献给了毕生钟爱的体育新闻,他把温暖留给他所关心的平民百姓。

    马洪文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践行“两学一做”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他用一生践行着入党誓言,回答了付出与获得、物质与精神、名利与奉献等人生重大命题,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理想,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他活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留下的是一种精神!

    马洪文走了,可他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崇高精神依然伴随我们前行。我们相信,他的精神必定会影响和感昭、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奋力前行,走好自己新的长征路,展示出岛城新闻工作者的时代风采!

    谢谢大家!

    2016年11月7日

 
  更多
  更多
  更多
蛟龙探海专题稿
 
郭川环球航海
圣元销毁奶粉
 
青岛 挺进“蓝海”
版权所有:青岛新闻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