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岛记者协会网站> 记者之家> 编采手记
 
用晚上的时间补上高原反应落下的采访
青岛记者网2015-10-30 15:57:28

记者采访西藏新农村建设,与当地藏民合影

    赴西藏采访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领导将这个通知告知我的一刻,心中一阵惊喜。西藏,一个做梦都想去的地方,这次真的要实现了。我们这次去的是青岛对口支援城市——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平均海拔3800米。

    在准备采访资料的同时,按照市宣领队的建议,在临行两天提前吃上了“红景天”,并做了一些功课,以防出现高原反应。但是不争气的是,初到日喀则的第一天,我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加之从内地30多摄氏度的温度,一下进入到七八摄氏度的温度,身体也提出“抗议”。无奈,为保证行程安全,在市宣领队的帮助下,我先到日喀则市区的医院吸氧。

    由于本次赴藏采访连来回只安排了8天时间,相比去年的赴藏采访少了四、五天的时间,所以采访行程安排的非常紧凑,下飞机当天安排的采访就五个点,而在医院吸氧的我,不得不落下第一天的采访。

    进入第二天,虽然身体还有些反应,但已经能有精神正常工作。此时进入状态的我,开始感受到高原的人和物。都说来高原,最吸引人的就是河流高山、蓝天白云还有经幡寺庙。这句话的确不假,在一个接一个采访中,不管你站在哪个角度,这些景色绝对是360度无死角映入你的眼帘。我的耳边也会不自觉地想起韩红的那首《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满山坡的牛羊,蜿蜒回荡的雅江,现实和歌里是一样一样地美。

    最亲切的还是藏民,日喀则的藏民非常淳朴,镜头前的他们会显得很害羞,特别是脸上带着高原红的孩子,见到采访会好奇的在一侧围观,但不管你和他们任何人对话,他们开口之前首选会露出微笑。藏民的信仰也非常虔诚,大街上过往的藏民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串佛珠,寺庙前络绎不绝地是前来磕头转经的信众。

    采访中,记者也感受了青岛援藏对桑珠孜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桑珠孜是日喀则市唯一的市辖区,寓意“好运幸福”的桑珠孜在青岛市对口援藏前只是一个小城镇,现代化建筑寥寥无几,但是现在的桑珠孜,已经是城区面积扩大到24.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11.7万人,2014年底 ,桑珠孜区城镇化率已达38.67%。现在的桑珠孜,乡下的农牧民很多已经住上了二楼楼房,城里的大妈很多也在早晚跳广场舞,学生们上下学也开始坐上了大鼻子校车。

    在日喀则采访到第四天的时候,我的高原反应症状已经基本消失,此时,为了补上第一天落下的采访,我与市宣领队协商,利用晚上其他媒体同仁休息的时间补上落下的采访。晚上时间,我先后赶到了先前没采访到的“4.25地震”樟木灾民临时安置点、日喀则市工业园等地,虽然晚上采访辛苦一些,但也充满乐趣,特别是在灾民安置区采访时,我和灾民次仁加单一家交上好朋友。

    现在已经回到青岛的我,醉氧阶段也已经过去,只是每篇稿件的写作过程中,脑海里还是会经常浮现出日喀则的蓝天、白云和经幡,这是一次净化心灵的出行,是做记者以来最难忘的一次采访。(半岛都市报记者 张同顺)

 
  更多
  更多
  更多
蛟龙探海专题稿
 
郭川环球航海
圣元销毁奶粉
 
青岛 挺进“蓝海”
版权所有:青岛新闻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