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岛记者协会网站> 记者动态
 
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记者职业很神圣 依旧大有作为
青岛记者网2014-11-11 17:39:27中国新闻出版报

    “记者进入一个‘大有作为’的时期”

    《中国新闻出版报》:面对当前中国发展的新形势,您想对现在的记者们说些什么?

    田聪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的工作局面已经基本打开,良好的新形象也在国内大多数人以及国际上不少人的心目中得到了认可。同时,国内不论改革、发展、稳定,势头都是好的。我认为,记者进入了一个新的大有作为的时期。因此一定要抓住、要珍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深度和广度挖掘新闻,成就也一定会是无可限量的。

    当然,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非常清醒。我认为,要想做一名清醒的记者,做一名有志于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的记者,一是要研判形势、深入实际、了解民情、吃透两头,万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二是要考虑读者有哪些疑问,要激浊扬清,让拥护的人打消顾虑,给糊涂的人指明方向;三是要抓住机遇、经受考验,抵住经济利益的各种诱惑。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说“记者要‘吃透两头’”,现在记者在这方面做的够吗?

    田聪明:很不够,不是一般的不够。新闻工作者现在需要克服的大敌主要有两个:一是浮躁心理;二是抵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虚假新闻、新闻敲诈、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界毒瘤都与这条有关系。因此,我希望新闻单位的领导能够重视起来,多组织新闻从业人员培训学习,经常提醒他们,以防失足。

    当然,在媒体面临生存压力的背景下,记者确实很难避免浮躁心理,也很难抵住金钱诱惑。我想,这不仅考验记者自身,同时也考验新闻单位的领导。我建议新闻单位在记者考核指标上进行调整,加大好稿的权重,而不是一味追求发稿量,让记者成为挣工分的记件工。

    “一旦被金钱绑架,只会一事无成”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敬畏,但现在有些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记者职业并没有敬畏之心。

    田聪明:是的。一些人对这份工作的理解只是求碗饭吃。我在新华社担任社长的时候提出一个口号——“人人了解新华社,人人热爱新华社,人人为新华社作贡献”,目的就是要增强大家的职业认同感和敬畏之心。我想,既然你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你就不能考虑太多个人私利,就必须对这份职业心存敬畏。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觉得新闻理想与现今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社会相矛盾吗?

    田聪明:是有些矛盾的,因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盲性。但我认为,有新闻理想且刻苦坚持的记者能够取得成就,可是现在真正有成就的记者并不多,不少比较平,在百姓心目中留不下什么印象。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缺乏新闻理想且不能刻苦坚持的记者,只能是踏了石没有留印,抓了铁没有留痕。

    《中国新闻出版报》:常常听到一些记者称自己是“新闻民工”,对此您怎么看?

    田聪明:我认为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现在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很多人一讲到自己就不自信了。记者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一些记者对这个职业没有自信心,甚至做了市场的奴隶。我认为,一旦被金钱绑架,最后只会一事无成。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认为,记者节对记者来说意义在哪里?

    田聪明:我想,记者节的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要牢记自己是一名记者,记住你的一言一行要对得住记者这个称号。因此,每到记者节,应该提醒大家、教育大家,认识到记者这个职业是高尚的、神圣的、纯洁的。

    我们常常说记者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但是,对历史的见证和记录,这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记者是发挥了作用的,这种作用是推动力。因此,记者节还要让记者永远记住自己是见证者、记录者,同时更要记住自己是社会发展进步、改革发展稳定的推动者。(记者 晋雅芬)

 
  更多
  更多
  更多
蛟龙探海专题稿
 
郭川环球航海
圣元销毁奶粉
 
青岛 挺进“蓝海”
版权所有:青岛新闻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