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记者协会网站>记者之家>编采手记

当我们谈论海岛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青岛记者网2014-01-09 14:05:29

    在我们抵达之前,它们早就硬朗地站在那儿了。沐官岛、灵山岛、竹岔岛、田横岛、马岛、长门岩……它们拥有着自己的名字和迤逦在浪花深处的家族史。有的是田舍俨然的家园,有的是候鸟迁徙的驿站,有的植物葱郁如华盖,有的用斑斓的岩石宣告自己坚硬的存在感。从经略海洋、重新发现海岛价值的主旨出发,“海岛行”是一次线条缤纷的海岛群像素描。

    我们以城市未来为度量衡,用“全域”思维测量青岛的另一个维度。关切居民海岛的命运浮沉,也重新认识众多孤寂的、生态多样的、闪耀着点点乡愁的无人岛屿。

    许多年前的夏夜,我坐在小青岛的礁石上,对面城市的灯光飞瀑一样扑面而来,这种短距离的疏离感,制造了一种海洋与陆地对话的视角。夜幕下安详璀璨的城市,像一艘停泊在胶州湾的巨轮,散发着强烈的梦想的气息。而历时四个多月的“海岛行”是以未来感的长距离视角,进行的一次如数家珍地检阅。

    行——航行。对于居民海岛而言,我们左右颠簸、乘风破浪的航行,只是岛上渔民寻常的回家的路。他们祖祖辈辈在波涛的皱褶里捕获生活,坦然接受大海的馈赠与种种不测。大海,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蓝色摇篮。可以想象,数千年来渔民生活的朝朝暮暮才聚沙成塔地堆积出青岛这片土地童年时期的宝贵土壤。

    冒险与沉稳,独立与包容,不羁与严谨,坚韧与温情的复合精神元素渗透进城市的骨血和思维。这是与大海周旋、合作、博弈的历程中的结晶。这种像遥远星光一样熠熠生辉的结晶,就是青岛这座城市基因序列中最初的一环。所以,这次“海岛行”,也是一次诚恳的追溯。所以,见识过惊涛骇浪,便对青岛的开放与豪迈心领神会。

    走过城市通衢的街道,迈上驶往海岛的船只,我们用生态的角度来阅读和聆听。65座海岛是时间的一颦一笑,是岁月的青枝绿叶,虽然姿态各异,体量不一,但全都是青岛这座城市一脉相承的手足。经历荡荡潮汐亿万次侵蚀的礁石,隐约雕饰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层层纹理。所谓的海清沙柔,所谓的沙鸥翔集,都是优美生态乐章中飞溅的音符。

    从蛮荒到文明,从孱弱到强悍,从萧索到繁华,从小渔村进化成大都市。这群沉默的海岛见证了出海的那群人踏浪归来,见证了满舱的鱼虾将船舷压得很低很低,再后来,见证了一艘艘满载的商船熙熙攘攘。

    以城市未来为清晰的坐标,自然天成的海岛是一个个牢固的蓝色支点。借助这些灵动的支点,城市文明的巨轮向深蓝航行,驱动海洋文化更富饶,海洋经济更强悍,海洋生态更繁茂。

    见证过历史星光的,也终将迎来明天的晨曦。(青岛日报 记者 王杰)

 
  更多
  更多
  更多
蛟龙探海专题稿
 
郭川环球航海
圣元销毁奶粉
 
青岛 挺进“蓝海”
版权所有:青岛新闻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