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只是淋湿了“外包装” 却触碰了质量“零容忍”
圣元公司昨主动报废处理90余吨外包装被雨淋奶粉,价值两千余万元
陆 波
2012年11月1日上午10时,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克,带头打开一个纸箱,挥起铁锤将箱内的桶装奶粉打开,然后将奶粉倒入饲料粉包装袋。随后,两百余名工人加入了处置队伍,一袋袋处置后的奶粉被装上车,并陆续运往北京大北农公司用作动物饲料。这批奶粉总量达91.74吨,总价值2000余万元。
对外包装被部分淋湿的奶粉进行集中报废处理——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昨日的行动,成为青岛成立“食品企业诚信联盟”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企业自律行为。直到当日下午6时30分,这批奶粉才被处置完毕,质量监督部门派人现场监督,并对处置过程全程录像。同时,青岛市食安办组织20余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到现场观摩。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90余吨外包装被雨淋过的奶粉堆积在一起,有两米多高,一百多米长,其包装分内外两层:外包装是纸箱(共2万余箱),而内包装则是铁制密封桶(每一纸箱为6桶,总计近88吨),其余近4吨内包装为密封塑料盒 (每箱12盒)。9月21日,一场突然来临的大雨将这批奶粉的外包装部分淋湿,而由于密封到位、处置及时,里面的奶粉并没有受损。为确定受损情况,该公司在雨后曾报告给保险公司,请保险公司现场检查。保险公司在勘查现场后给予的结论是:“这批产品虽然外包装被部分淋湿,但内部产品没有受到损害,可以将产品进行拆箱、换箱送交第三方检测检验,确认没有问题可进行二次销售。”
然而,按照该企业严格的“零容忍”质量流程,面对这些可以被“放行”的产品,公司经过研究,最终还是决定将这批价值2000多万元的奶粉全部报废处理。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安办主任李明表示,圣元公司的这一行动,诠释了一个“讲良心”企业对食品安全的理解。青岛的食品企业、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要充分弘扬 “讲良心、负责任、敢担当”的时代精神,争当“讲诚信、讲责任、守道德”的表率,视食品安全为最高生命线。
“我们的产品是给不会说话的孩子们吃的,任何一点细小的放松都有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隐患。”李克这样告诉记者。“本着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也基于我们强烈的食品安全自律意识,我们决定报废这批产品。”
(青岛日报 2012年11月2日)
作品评析:
青岛日报总编室主任、高级记者 樊泽顺
食品安全是新闻报道的大题材之一,日常报道的题材多围绕执法和监管进行,而该作品选取的报道角度非常新颖,是一次企业的高度自律行为——主动销毁只是外包装淋湿而奶粉质量并未受到影响的“问题奶粉”,这与前些年媒体报道的奶企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而更凸显了这篇报道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自律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这篇作品的最大亮点是注重细节描写,把企业报废处理奶粉的前因后果和事发现场描写得细致全面、现场感十足。记者用客观手法把真实的观感传递给受众,没有夸张,没有联想,没有议论,却留给人们思考。同时,该作品配以现场销毁的图片见报,更加增加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也充分体现了媒体的专业主义精神和责任意识。
注:青岛日报创作《虽只是淋湿了“外包装” 却触碰了质量“零容忍”》获2012年度山东新闻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