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记者协会网站>作品欣赏

青岛,挺进“蓝海”

青岛记者网2013-12-19 15:36:15 青岛日报

    青岛 挺进“蓝海”    

——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大型述评(经济篇)

段晓东

    这是前所未有的壮阔航程。

    我们致力于摆脱长久以来的“路径依赖”,在科学发展的号角声中,奋力寻找一条驶向“蓝海”的崭新航路。

    这更是前所未有的艰辛航程。

    我们不仅要克服因袭的思维惯性,更要冲破重重阻隔,直面最阴晴不定的全球经济,实现困境下的逆势而上。

    这是中国的航程,也是这座城市的航程。

    近年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以高远的战略胸怀,勾画了面向未来的全新发展战略。这座城市高悬蓝色经济的风帆,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用经济结构最为深刻的调整,发展方式最为彻底的转型,再造城市的经济基因,重塑城市的发展格局。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这样阐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是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根本保障,必须充分发挥蓝色经济战略的带动作用,突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坚持走向深蓝、走向高端。

    短短两年时间,青岛的GDP接连跃上五千亿、六千亿两大台阶。今年上半年,尽管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青岛依然以9.6%的增速,持续领跑。

    就在去年,青岛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越二产。4.6:47.6:47.8,这一更为协调的三次产业比例,让青岛经济呈现出更为进取的姿态。

    今年9月,十条千亿级别的制造业产业链条重新定义——“青岛制造”正在成为“先进制造”的同义语……

    毫无疑问,当下的青岛,已经迈上了跨越发展的全新平台,已然跃入了发展的广阔“蓝海”。

    因为“蓝色”,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同

    有学者把历史的发展比作水过三峡。

    所谓“三峡”,就是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时代演进的核心枢纽。成功穿越,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迟滞半步,将会错失宝贵的机遇,被时代甩在身后。

    回首青岛这两年,何尝不是在穿越发展的“三峡”。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这座城市已经拥有了较为厚实的产业基础。但是,既有发展路径的制约,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也在逐步显现。再加上愈演愈烈的全球经济下滑态势,更是让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这种空前复杂、困难的局面,挑战着城市决策层的眼光、智慧和决心。

    是因循,还是变革?是保守,还是进取?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没有丝毫的延宕和犹疑,果断跳出既有的窠臼,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把握世界最前沿的经济脉动,率先调整、主动调整、超前调整,为青岛的发展,标定新的目标、确立新的航向。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就是这一施政理念的精练表述:主动延伸发展视野、科学界定资源优势、确立发展高远目标,按照科学发展的圭臬未雨绸缪,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正是凭借对经济走势的清晰洞察,凭借对城市禀赋的深刻把握,青岛决策层将发展的战略锁定“蓝色经济”,瞄准“蓝色跨越”。

    青岛的棋局,为之一新。

    在全新的战略布局中,蓝色,不仅意味着产业领域的扩张,不止是经济版图从陆地向海洋的演进,更是发展方式变革的支点、产业升级的引擎。

    在“蓝色”的引领之下,这座城市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岸线、研发、港口、制造、服务这些既有的资源,陡然之间拥有了全新的价值。

    在“蓝色”的推动之下,这座城市用全新的标准,重新考量各种要素的分配。产业链的延展,相关要素的聚合,新兴产业的培植……因此都拥有了新的空间、新的可能。

    在“蓝色”的“帅”字旗下,这座城市拥有了突破全球经济危机的利器,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获得了一马当先、跨越式发展的新契机。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周期,犹如一次公平的洗牌。智慧、进取的城市,把握大势、预判拐点、主动应变,赢得超越性升腾的力量。青岛无疑是一座战略进取的城市。

    土地还是那些土地,资源还是那些资源,然而,崭新平台既定、发展方向明确,却让这些原有的资源,陡然间发挥出前所未有的能量。“蓝色”这一灵魂,引导着青岛的产业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新布局的洪流,跨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沿。这种崭新能量的聚集,也为下一次经济高峰的到来,为更高层级的创新升级,预设了棋子。为未来的经济能够更健康地逾越此前的高点,奠定了基础。

    在全新的战略之下,这座城市开始豪迈的“蓝色跨越”。

    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同。

    因为“蓝色”,青岛拥有了更优美的曲线

    沿着青岛的海岸线,会轻易地勾勒出一个秀美的Ω型曲线。

    这是这座城市的人们,无比熟悉的曲线。100多年来,它见证了城市的升腾跌落、悲欢离合。但是,现在,这条蜿蜒的曲线突然之间变得新鲜而陌生了。

    因为,在全新的“蓝色”语境中,它第一次被完整地纳入城市的视野,第一次在全球化的坐标系中被科学运筹。它不再仅仅是那条人们见惯不惊的海岸线,而已经蝶变为一条拥有澎湃动力的发展轴线,成为推动这座城市“蓝色跨越”的全新平台。

    从东到西,沿着这条曲线行进,这种变化之深刻,令人击节!

    在东海岸,是“高端研发”的基地。从依山面海的鳌山湾发端,往西进入崂山区,再向北进入胶州湾湾底的高新区,这段蜿蜒岸线被“蓝色硅谷”重新定义,承载起聚合全球蓝色研发资源,孵化蓝色高端产业的全新使命。

    散落在这座城市各处的海洋研发资源,因此得以聚拢成拳。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占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科研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70%的涉海领域两院院士;55%的“863”、91%的“973”计划中的海洋项目……那些我们曾经说了千百万遍、早已耳熟能详的固有优势,此时此刻得以在更大的空间里,以更为夺目的姿态被真正放大。

    分布在国内外的顶级研发要素,也加速向这里汇聚。国家深海基地、山大青岛校区、中船重工七二五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个个海洋研发高地,次第隆起。

    在胶州湾的核心湾区,则是“现代服务”的平台。从胶州湾东侧的青岛老城区,到北部的红岛经济新区,这段岸线以现代服务业为方向,启动着城市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

    传统工业企业,加速搬离。宝贵的空间资源,在腾笼换鸟之后,给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青岛港老港区,吐吞货物的功能转化为旅游功能,一个工业港正转型为邮轮母港;四方、李沧这些区域的工业色彩也正在飞快褪祛。化工橡胶行业产学研示范基地、欢乐滨海城、大型城市综合体……一一从破旧的厂区拔节而起,在金融、商贸、总部、文化创意等全新色块的填充下,现代服务的色彩日趋斑斓。

    而北部的红岛经济区,它的产业取向则锁定在软件和服务外包。凭借青岛城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区域独特的水网空间,软件大鳄正将目光向这里投注。招商局、清华科技园这些国内顶尖的软件产业运营商,纷纷落子。今年上半年,青岛软件业以近60%的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遥遥领先。

    在工业依然强势的背景下,不止是软件业,青岛现代服务业在整体上已然开始跨越发展。延续去年超越二产的趋势,今年上半年实现税收的占比更是达到46.8%,新增就业占比达到56.2%。崛起势头更为明显。

    在这座城市的西海岸,则是“先进制造”的高地。从湾区向西,一直到董家口港区,囊括黄岛、胶南全域的这一岸线,被匡定为全新的西海岸经济新区。

    这座城市最具优势,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在先进制造的旗帜下,正开始激动人心的再造。

    这里已经积蓄了这座城市最强悍的制造业基础,搬离湾区的企业,也大多在这里进行涅槃般的重新布局。依托前湾和董家口两大世界级港口的紧密联动,凭借空前放大的发展空间,青岛制造在西海岸开始呈现出强悍的延展力、吸引力和上升力。

    锁定“先进制造”,家电、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十条千亿级的产业链条,正日益丰盈……

    梳理这条曲线,人们会赫然发现,它全新构建了城市经济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方式。沿着这条曲线,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从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这座城市已然依托最具比较优势的岸线资源,构建起了一条完整的经济生长带。

    不同链条、不同板块间,区隔明晰,规避了城市发展最令人头痛的同质化内耗。而紧密的产业关系,又相互支撑、相互依存,从而使得要素能够最科学、最高效地流动,进而为产业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就像经济学上那条著名的“微笑曲线”一样,在“蓝色”的战略下,青岛勾勒出了一条独具特色、推动城市完成跨越、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 “蓝色曲线”。

    因为蓝色,青岛大步迈入开放2.0时代

    蓝色的天然指向,就是开放和包容。这一豁然开朗的蓝色战略,推动着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实现着开放升级。

    而这种升级的开放、放大的包容,正在释放着强悍的经济发展吸引力。

    依托这条蓝色战略搭建起的发展平台,依托这条蓝色曲线勾画的发展蓝图,一个更加科学的产业分布和明晰的功能划分,正让这座城市的开放姿态更加鲜明、领域更加前沿。

    一个全新的、开放2.0的时代,已然开启。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开放层级的空前跃升。

    本就处于开放最前沿的青岛保税港区,得以进一步延伸它的政策优势。通过灵活布局功能区,保税港区“政策最优、功能最强、层次最高、手续最简”的高地效应,开始有力地溢出。

    而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相继启动,则第一次使这座城市拥有了国家层面的开放平台。

    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打造的中德生态园,正在探索最前沿的生态化经济模式。人与自然,产业与环境、社区与厂区如何平衡?这些指向未来、指向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追问,将在青岛,寻找答案,得出示范。

    “十年磨一剑”的中韩等参与的自由贸易区(FTA),率先在青岛开启地方经济的合作。10平方公里的中韩创新产业园已经启动。

    这一合作的意义难以估量。因为自贸区一旦落实,其规模堪与欧盟比肩。正如专家分析,如果能在区域内协调政策,减少内耗,互补优势,形成东亚地区的小循环,可以规避欧美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而先行的青岛,无疑将率先受益。

    开放2.0,另一个鲜明的特质,是青岛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吸引力。在这个危机依然没有褪去的时刻,在这个招商引资普遍低迷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另类、抢眼。

    今年前8个月,全市实到资金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1000余个,实际利用内资700余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60%;新批及增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00余个,实际使用外资40亿美元以上,实际到账外资34亿美元以上,同比增长均超过30%。

    仅在不久前于北京举行的青岛市发展海洋经济恳谈会上,青岛就与央企签约大项目28个,蓝色、新兴、高端,是它们的共同定语。

    项目、资本的快速涌入,与城市内在的强大动力完美交融,无疑将产生裂变般的反应,推动这座城市,行进得更加快捷、更加稳健。

    当下的青岛,正在广阔的“蓝海”破浪前行。

    凭借已经构建起的全新产业结构,和已然勾勒出的“蓝色”动力轴线,这座城市正在开启一个更为高远的未来。

    (青岛日报 2012年10月19日 编辑 樊泽顺)

    作品评析:

    宏大叙事与细节描摩的出色结合

    青岛日报总编室主任、高级记者 樊泽顺

    该作品将青岛发展蓝色经济的战略决策放置在城市自身发展和全球经济演进的大背下进行考察,从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空间支撑等多个维度勾勒蓝色经济的发展脉络。准确地传递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这座城市以蓝色经济为引领开启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壮阔航程。

    作品笔触宏阔,论述严密。既有全景式的“宏大叙事”,又不乏精到的“细节描摩”。出色地统摄了城市转型的现实依据、远大前景,以及正被这一战略深刻改变着的城市当下的的现实脉动,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注:《青岛,挺进“蓝海”》获2012年度山东新闻奖一等奖。

 
  更多
  更多
  更多
蛟龙探海专题稿
 
郭川环球航海
圣元销毁奶粉
 
青岛 挺进“蓝海”
版权所有:青岛新闻工作者协会